查看原文
其他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饭圈女孩的“进化” | 面孔·2019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20-11-24

这是搜狐评论年终特刊“面孔·2019”的第八篇。

文丨陈 墨

“饭圈女孩,网络流行词,最早指有爱豆的追星女孩的统称。后不特指某个明星的粉丝群体。与传统意义的饭圈不同,她们自发集结而成,用特有的饭圈文化,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与西方媒体谈笑风生。
这是百度百科对于饭圈女孩的最新描述。2019年,饭圈女孩这个原本小众的名词,变成官方媒体版面上的“座上宾”。不难看出,尽管追星还是她们的“主业”,可是饭圈女孩早已成功出圈,成为主流视野中能代言年轻人的一个独特群体。

从外在行为方式到内在价值观,饭圈女孩看似都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从追星到去海外社交媒体“守护阿中哥哥”,从纯粹的娱乐到涉足政治,饭圈女孩的选择看似出乎意料,可深入她们的日常就会发现:一切早已注定,一切顺理成章。
“守护阿中哥哥”
真正把饭圈文化烧出圈外的事件是——饭圈女孩出征,守护“最好的阿中哥哥”。
出圈行动不是没来由的。时值香港乱局之际,越来越多的艺人发声支持香港警察,争做国旗“护旗手”,有不少人还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了相关内容。这些内容触怒了一些香港示威者,他们转而对艺人进行辱骂,曝光艺人个人隐私和工作行程,甚至扬言进行暴力攻击。

眼见偶像被“下手”,各家粉丝星流影集般汇聚起来。摒弃前嫌,同仇敌忾,联合出征,就成了顺其自然的选择。

2019年8月14日晚,饭圈女孩自发集结了数量庞大的“网络远征军”,联合出征各大海外社交平台,针对墙内外“港独”言论开战。刷帖、刷赞、反黑、控评等一系列操作霸占了平台版面,相关话题也被大量表情包、自制宣传图攻占。史称“814饭圈女孩大团结”。

“814出征”以后,饭圈女孩在海外社交平台不断遭遇被封号、被禁言、被举报,相关话题被撤热度。与此同时,这一次出圈行为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获得了海外留学生的声援、国内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这种在外被压制、在内被支持的舆论,点燃了饭圈女孩更大的参与热情。

8月17日晚,“远征鼻祖”帝吧网友联合饭圈女孩,为“守护阿中哥哥”再次出征。

饭圈女孩在追星过程中熟练使用的那一套表达方式、组织动员方式、实施方式,在“守护阿中哥哥”运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那一晚,帝吧吧务组、微博帝吧爆破组、阿中哥哥应援站等齐发召集帖;贴吧、微博、微信群、QQ群、网盘……遍地都是分享的翻墙软件和出征物料(饭圈中,“物料”是指涉及偶像的照片、文字、视频、文件、录音等资料),包括编辑好的口号、P好的图片、制作好的表情包等。在核心成员的调度下,参与出征的普通饭圈女孩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不停地复制、粘贴、复制、粘贴。

对于多数饭圈女孩来说,出征就是快闪式行动,类似于公司组织的团建,偶一为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饭圈女孩大团建”中,阿中哥哥成为临时偶像。但是也有人从此把阿中哥哥当成“本命”(饭圈中,本命是指最喜爱的爱豆,心中排行第一的爱豆),从此成为阿中哥哥的守护者。

有位叫小周的网友,本命是杨幂,经过两次出征,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守护阿中哥哥”上。他成为了“阿中哥哥反黑站”的一员,管理着一个4000多人的小团体,团体内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0岁左右。这是一个有着精细分工的组织,下设管理组、文宣组、美工组以及10多个成员团,而每一个组下面又分别有着多个QQ群、微信群。

他们这个组织的日常工作:一是持续关注、跟进香港时局,支持香港建制派的行动;二是发现并举报“不正常”账号,对象是港独以及辱华势力。近期,他们“处理”了一个微博账号——该账号发表了“大陆人民吃不起猪肉”等言论,便被该组织向相关部门官方微博举报,并报了警。这个账号管理者的下场,被警方抓了。

谁是饭圈女孩

21岁的小周,现实生活中是理发师,但现在工作之余把追阿中哥哥当成了一份重要的“事业”。这是打工挣钱之外,他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对作为网络原著民的90后、00后来说,信息获取、学习、娱乐、消费、社会交往都发生在网上,其生活方式完全由网络塑造。现实和网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生活甚至比现实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多,因而也显得更“真实”。

比如小周,他是毛遂自荐成为“阿中哥哥反黑站”管理层的。能成为管理层,是因为他有号召力,那种“只要我们吼一声‘中国又受欺负了’,大家就会以最快速度团结起来”的号召力,以及分发任务、指挥作战这样的能力。


成为饭圈女孩不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还是很多年轻人获得成就感的途径。比如有一类人,他们擅长创造最新黑话,引领追星风向。当普通粉丝只会用“啊啊啊啊”“可爱”“帅”等贫乏的语言追星时,他们能文豪人设附身,给偶像吹妙趣横生的彩虹屁(彩虹屁,指粉丝们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浑身是宝,全是优点)。这类人是饭圈经验和智慧的象征,往往成为饭圈KOL。


还有一类人,他们技能傍身,能拍照片、剪视频、做动图,贡献高品质追星物料。他们一直沉迷追星,但往往“墙头”(墙头,饭圈指墙头粉,追星时没有固定喜欢的明星,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像墙头草一样易变)。比起对偶像的爱,追星更能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认可。

饭圈女孩制作的表情包

成就感之外,饭圈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归属感所在。路过任何一家稍有规模的饭圈,你都能惊讶地发现,那些家庭里的称呼——妈妈粉、姐姐粉、哥哥粉、妹妹粉等——井井有条地分布其中。粉丝往往用自己看待、对待偶像的方式自居——比如,当偶像在团里没有拿到好资源,姐姐粉们便高呼“我们弟弟又受欺负了!

目前最典型的“养成系”偶像,诞生于TFBoys、成熟于《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造星综艺。在“养成系”追星过程中,粉丝感觉陪伴了偶像的生活,参与了偶像的成长,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拟态亲密关系”。当粉丝和偶像的关系脱离了单纯的“迷恋”“崇拜”而转化成这种“拟态亲密关系”时,粉丝将爱豆当做真实人物做出反应,也就与之形成一种“准社会关系”。

这一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失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他们始终对其充满想象。造星产业瞄准的正是这份缺憾和想象,那么,温柔的哥哥、漂亮的姐姐、调皮的弟弟和激发保护欲的妹妹,它都可以给你。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小姐姐、小哥哥、姐妹、兄弟、宝宝、爸爸……这些称谓已成为网络社交话语,大概也印证着这份缺憾。

圈外群众常常对粉丝的抱团行为感到诧异。诸如,TFBoys、火箭少女101等组合的演唱会现场,会划分不同颜色的区域,各家粉丝分别落座,不得乱入。饭圈女孩对此作出解释:“划分不同颜色区域,我们从心理上得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各家粉丝都在喊自己家的名字,吼出来很舒服,大家一起尽情吼,随便玩,舒缓压力”;“男粉应援的气势如同军队跑早操一般,大家很团结地做一件事”。

当代社会,个体可以实现点外卖、租单间、一个人刷剧、一人一个工位的独自生活。如此原子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许更需要这种集体化仪式来聚集和点燃,获得一种集体感和归属感。这个角度理解,粉丝社群的抱团行为算是年轻人的个体社会化。

而为“阿中哥哥”应援,与这种抱团行为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追星操作复制到了爱国表达上,他们在动员组织、行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只不过是平时追星不断演练的结果。

“粉丝民族主义”
饭圈女孩出征,令很多人意外的就在于,看起来成天只追星不关心外部世界、圈地自萌的饭圈女孩,怎么就“突然”成为青年爱国群体?他们行动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事实上,在追星中饭圈女孩时常会遭遇民族身份问题。消费和社交越来越全球化,粉丝群体经常跨国、跨地区活动,在国家、民族和自我身份认可上常会遭受不公正待遇,与当地粉丝发生摩擦。而且,“爱国”本身也常常成为明星及其粉丝用来打击竞争对手的武器,大陆明星的粉丝常常指责其他地区的明星辱华,从而抬高自己偶像的地位。

而且,饭圈参与各种包括爱国活动在内的正能量活动由来已久。偶像背后的饭圈女孩拥有的称霸网络空间的传播力,使得一些官方和主流媒体乐意请流量明星参与重要信息的发布和意识形态的传达,比如请艺人转发重要微博。反过来,艺人得到官方认可也逐渐成为衡量偶像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粉丝用来约束自家偶像以及攻击其他明星。

2019年8月,奢侈品牌范思哲一款T恤上的文字被质疑将香港、澳门与国家并列,涉嫌“辱华”,而这个“黑料”就是被范思哲的品牌代言人杨幂的“黑粉”(黑粉,指反对某明星、恶意抹黑某明星的人)找到的。

在远离政治的追星世界中,遥远的国家变得具体而切近,饭圈女孩体会到比现实中更实在的民族身份。潜移默化中,个体的追星体验与宏大的政治行动勾连,过去不相关的思维(追星与爱国)和行为逻辑(为爱豆应援与民族运动)被打通,加上朴素的爱国情感,新一代民族主义者行为情境被重组。

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看,继2016年、2017年帝吧出征之后,2019年饭圈女孩再出征,这种互联网社区出征仿佛正在变成一种主流的、固定的民族主义运动剧目。学者刘海龙把这种现象概括为“粉丝民族主义”——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当“阿中哥哥”作为一个主观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过渡客体”出现时,正如明星偶像出现时一样,它就具有了临时性和多义性。临时性是,饭圈总会长大,终有一天会把人生的重心从充满幻觉的“过渡客体”转向现实世界。

多义性是,爱国或许并不一定是饭圈女孩真正的目标。获得作为青年群体以及饭圈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满足与祖国融为一体的——“阿中哥哥”代表的“拟态亲密关系”——情感需求,以及聚集在一起参与时代的集体主义,也许才是出征行为的深层指向,即便他们自身未必意识到。

所以,饭圈女孩出征,是由这一群体的成长背景、逐渐成熟的饭圈文化、娱乐行业生态乃至整体时代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很难说饭圈女孩是在有意识地要参与网络政治运动,她们只是顺其自然地做了选择。这场网络空间的群体表演能不能持续、会以怎样的方式持续,现在仍旧找不到答案。
参考资料: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现代传播,2017,39.


没有任何意外,2019年即将送走最后一段日与夜。回望过去数百天,你有没有觉得对他人、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你听过或看见的那些面孔,是否令你更熟知所在的人间?

我们为你精心挑选了十张面孔,不只是为了关注人物故事,更是希望看见他们所代表的2019年以及隐约其中的时代趋势,而这些面孔同样能提炼出公共的表情与心绪。

不可否认,我们对这些代表性的面孔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我们通过评价他们来确认与恶的距离、磨炼对国族的感受、评估消费社会的新动向、衡量美丑及人心的差别。

正是通过这些必要的丈量,我们洞察谎言与欺骗,在鼓动者劲吹的风潮里拒绝迷失。我们也许无法从这些面孔所代表的潮流里脱身,但我们由此及彼,审视我们的处境,既看到凡尘俗世,也了解这个世界。

为了这一目的,我们不会照抄或复写这些面孔,而是将面孔视作一个个象征性的面具,透过它们,强调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有多重要,重申独立判断的价值,努力拓展自己,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选择呈现的这些面孔,这些人,受到不可思议的潮流顶托而浮现,他们的所指哪怕有不可知的部分,仍照见我们的命运。为了定格你我即使平凡普通也必定唯一的命运感,我们提醒你,并愿意与你一道,不只看见面孔的外表,更是认真感受它们。


往期回顾

面孔·2019之一:消失的“流浪大师”,以及这个年代的审美降级

面孔·2019之二:67岁高龄产妇超生被罚?矛盾的生育政策需改变

面孔·2019之三:年度风云人物“气候女孩” 为何在中国差评更多

面孔·2019之四:网红一哥李佳琦 该为一声“买它”承担多少责任

面孔·2019之五:“吊打”网友也是炒作?热依扎反网暴收获了什么

面孔·2019之六:“20年后打老师”案落幕:“老师打学生”又被认同?
面孔·2019之七: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